结来看:第一步,是证明政令之权,第二步,是证明无与伦比的武力,第三步看似简单其实是最难做——打破某些固有观念。

所以足足用了半年,不过只这半年,就让天后成功超越了先帝,成为了朝臣们心中当之无愧的改名狂热爱好者。

其实……

姜沃想:他们还是不够了解武皇。

天后并不是,或者说绝不只是‘武改之’更是‘武创之’——武皇不但擅长改,更擅长从无到有的创造!

后世人多知皇帝有尊号(尊号并非谥号死后才有,是在帝王生前,诸臣议定奉上,并印在官方玉册之上的一种尊称)。

然而,许多人并不知道,皇帝加尊号,其实正是起自武皇!

史载“尊号之称,并非古制,起自于唐。”据《宋史·礼制》所记:“尊号起自唐武后、中宗之世,遂为故事。”[1]

可见,尊号正是武皇搞出来的,一种与之前皇帝的玩法都不同,很新的东西。

当然,若无这种百无禁忌的开创之心,她也不可能想到自己做皇帝这种古来无人行过之事。

所以这回,她们是要进行一种很新的‘立庙’。

并通过此事,在武皇正式登基之前,营造一个良好的登基气氛到位的舆论环境。

且说起对舆论的掌控,她们手里已经有最强的武器——姜沃的报纸,虽不完全是为此事而办,但她要通过报纸牢牢掌握‘消息发布的渠道’,是为了今日。

马车上正放着最新的一份报纸,姜沃想到此就随手拿起来看,并跟武皇讨论版面问题:来日立庙之事自然是头版头条,但除此外,还要留多少版来放颂赋、诗文。

两人议了半个时辰。

议定正事后,才一起看新报纸来消遣。

最开始的报纸,是赔本的,所以姜沃才会把玻璃的配方交给曜初让她去大方烧钱。

不过几年前,随着出版署造纸术的日益精进,与报纸传播度的几度攀升,报纸早就开始盈利了。

尤其是近半年来朝廷频频改制,报纸更是销量极大,所有官员胥吏都养成了看报的习惯——不然都不知道自家上峰改成啥官名了,这称呼错了多影响仕途啊!

因报纸之风靡,天后平定叛乱之闻也天下皆知。自然,其中也有骆宾王的檄文实在好的缘故,而后续,王勃、杨炯、陈子昂等人写的平叛赋,军伍诗也流传甚广。

说起平叛事,姜

章节目录